首页 > IPO专题 > 正文

【世界独家】IPO观察|3年零新增发明专利,鸿盛新材科技实力够不够硬?

时间:2022-12-23 20:21:55 来源:和讯股票刘不然

浙江鸿盛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鸿盛新材”)成立5年后开始冲刺IPO。

主营新型复合材料及下游应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鸿盛新材主要产品包括改性玻纤滤材及滤袋、特种玻纤复合滤材及滤袋、有机高分子滤材及滤袋,以及集成滤袋的除尘专用设备,产品下游应用主要在大气治理的袋式除尘领域。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8.27亿元、10.32亿元,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4.37万元、7032.61万元、7718.45万元。


(资料图)


图源:招股书

据悉,鸿盛新材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工业滤材产品的制备涉及多种核心生产工序,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凭借多年的产业经验和技术积累,拥有更先进的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水平,对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鸿盛新材也如此表示:“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稳定,依靠长时间的积累和建设,公司已经具有完整的研发、测试、生产以及质控体系,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良好的实验检测和中试环境。”

尽管名字带有“科技”二字、字里行间亦皆是对于研发的重视,但和讯财经梳理发现,从研发投入、成果、团队等维度看,鸿盛新材的科技实力似乎并没那么“硬”。

2019年至2021年,鸿盛新材研发费用分别为2329.13万元、2660.27万元、2683.5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5%、3.22%、2.6%,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同行业元琛科技、泛亚微透、严牌股份等公司相比,鸿盛新材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数,2021年甚至仅为同期行业平均数的一半,可见研发投入落后于同行。


图源:招股书

对于这一情况,鸿盛新材解释为“元琛科技、泛亚微透及严牌股份的研发投入金额与公司相近,但其营业收入较小导致研发费用率较高”。和讯财经梳理亦发现,其未明确提及的正威新材、再升科技(603601),2021年营收均约15亿元,约为鸿盛新材营收的1.5倍;但研发投入分别达到7516万元、8951万元,约为鸿盛新材研发费用的2至3倍。

作为研发实力的最直观体现,截至招股书出具之日,鸿盛新材共取得127项授权专利,包括33项发明专利、94 项实用新型专利。需要指出的是,公司33项发明专利中,仅下图3项为原始取得,即剩余30项发明专利均是受让取得。


图源:招股书

另外,鸿盛新材受让取得的30项发明专利全部发生在2015年7月前,原始取得的3项发明专利申请日分别在2018年10月、2018年10月、2019年7月。即2019年7月至今,近3年半以来,公司并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取得新增发明专利。

从研发人员构成看,截至2021年,鸿盛新材共拥有144名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为9.32%。同一时间,可比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无一例外均突破了10%,高如泛亚微透甚至达到18.37%。[page]

尽管不能“学历论英雄”,但2021年,鸿盛新材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为175人,占总员工的比例为11.33%,学历情况亦不占优。


图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鸿盛新材为研发及技术人员开出的报酬也算不上丰厚。2021年,公司用于职工薪酬的研发费用为1212.8万元,据此计算,研发及技术人员年薪约8.42万元,月薪约7000元。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下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浙江省2022年统计年鉴,制造业规模以上单位就业人员2021年平均工资84663元。即鸿盛新材为研发及技术人员开出的工资刚与省内全行业工资水平持平。

关键词: 鸿盛新材
推荐阅读
x 广告
x 广告
精彩推送

Copyright   2015-2022 上市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